生产研发与仓储基地:
北京市顺义区顺密路84号.优冷工厂
北京本部办公室:
北京朝阳区小营路10号阳明广场北楼2A
销售电话:
400-992-1656
手机(微信同号):
18513559601
中国发展期望
这种不按有关的标准运作、做不大、纯价格竞争、大量使用常温/保温车辆来代替从事冷链物流的现象是冷链物流的现状。中国的冷链物流似乎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要求有质量的服务商,而另外一方面又往往使用价格便宜的非正规的服务商。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 强化食品的供应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而不能完全要靠公司为了品牌而自律:同时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己; 但是也有企业虽然投入较大,基础设施也非常先进,但是在管理等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这方面,夏晖物流做得比较突出,其领先的管理技术和品牌,如通过第四方物流,来管理和优化社会上资源,坚持不懈地按照流程来管理并帮助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管理是一个重点,一个九年的库,管理有方,包括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车辆也不是最高等级的车辆,但其领先的管理手段如路线的优化,人员的素质,全球的认证等均在行业中领先。
建冷库已经不是一个尖端的技术,同时购买冷藏车也不是非常贵了,故基础设施的不足也就不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资金过剩的今天),最难是冷链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建立一个好的管理体系。中国冷链还是缺乏管理和人才, 毕竟现代冷链物流的发展在中国还是不太长,在物流里面也是一个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内部一点一点培养起来,否则会是一个很大的制约,第四方的物流管理是输出管理,是一种重管理、轻资产的方式。政府出台的物流企业的标准就是要求拥有多少固定资产,这是一种误导,会重资产,而产生浪费资源。
虽然中国现代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多多,但也不全是坏消息,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在这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认识度越来越高,零售终端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在不断要求正规冷链的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也是中国冷链发展的关键, 更主要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产品本身的竞争,一个能保证温度的产品要比另一个不能保证温度的产品更受零售商的欢迎。在华东地区,对冷链的认识和需求均提高很快,它又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地区,上海又是华东最好的,上海的消费者有理由感到欣慰。所以下一次作为消费者的你在购物时请更多地关注产品背后的冷链物流, 这将会间接地帮助这个行业的发展。
1 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意识强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 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产品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温环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2 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国外发达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有些食品还专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各阶段做出具体的温控规定,并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的规定,包括容器和托盘等。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实践表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保证冷链物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完善国外冷冻设备比较先进,各种制冷机和速冻设备齐全。冷藏运输主要有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其中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冷藏运输的发展方向。冷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可实现“门到门”的现代化运输方法,即处于流通中间环节的冷库预冷间的“门” 到处于流通末段环节零售商冷库的“门”。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 2005 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 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 [1]
基础设施建设
据冷链委的统计,我国现有2万座冷库,2013年我国冷链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4.2%,增幅同比提高16%。下半年受氨爆炸事故的影响大部分项目已经停工。
截止2013年10月,2012年-2013年期间已建成的冷库数量共18个,已动工的冷库数量为15个,已签约未动工的冷库数量9个。
根据中国物流协会冷链委对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单体1000吨以上的公用型冷库(企业自建自用除外)的统计,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公用型冷库共计981.73万吨,2,454万m³,据此推算全国的公用型冷库共计2,637.09万吨,折合7,127.27万m³,已经超过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2013年各省市自治区公共冷库容量分类结果
类别 |
冷库容量(万m³) |
数量(个) |
分布省市 |
第一类 |
≥1000万m³ |
1 |
山东 |
第二类 |
300-1000万m³ |
5 |
福建、浙江、上海、广东、江苏 |
第三类 |
150-300万m³ |
14 |
天津、北京、云南、四川、湖北、新疆、河南、湖南、辽宁、河北、黑龙江、宁夏、江西、安徽 |
第四类 |
≤150万m³ |
11 |
重庆、广西、海南、山西、内蒙古、吉林、陕西、青海、甘肃、西藏、贵州 |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东部11个省、市的冷库容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3%,中部8个省、市占全国总量的18%,西部12个省、市只占全国总量的19%。占全国省、市数量1/3的东部,拥有全国2/3的冷库容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冷库容量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有7个省、市的人均冷库容量超过0.1m³,其中,天津的人均冷库容量最大,达到0.251m³,接近2010年日本人均冷库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48倍。2012年,我国人均冷库量0.056m³与美国人均库容量0.365m³和日本人均库容量0.233m³差距开始十分明显,我国冷链发展仍处在较低的水平。
中国发展问题
第一、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冷链物流对企业是否有好处。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并牵涉到整个价值链上的各方。如果一些供应商想使用正规的车,但是零售商或消费者并没有因此而给予额外的照顾(没有在零售上得到好处),而是与其它的供应商同等对待(如在收货时所执行的标准不同,无法严格执行,从而打击了好的品牌)。由于并没有因为某个供应商提供较好的冷链物流而给予额外的照顾,这样一来就间接地鼓励了供应商使用非标准的车(杂牌军)。而真正能做到的供应商则在少数,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物流的问题。最大的阻力在于一些供应商也想使用正规的车,零售商并没有给予额外的照顾。上海的一些零售商严格要求使用冷藏车,这在整个中国要求是最高的。
第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虽然有相关的法规,但政府更多地关注除冷链物流以外的地方(如产品的产地、卫生问题等),而没有更多地查冷链的质量,故那些使用全程冷链物流的企业则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 而自定标准来运作冷链物流, 这里面的代表是麦当劳、光明乳业等品牌企业。他们自己沿用国际的认证体系,对全程的冷链物流进行管理。
第三、正规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的不多,更多的是游击队围攻正规部队, 一些第三方物流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在“量”就是王的物流运作中,如果没有足够的量,价格会因物流高成本而居高不下,便会制止更多的潜在客户使用正规的服务。光明的领鲜物流和夏晖都是依托光明和麦当劳的配送来发展第三方,如果没有大的客户是较难发展的。物流企业本身的提高,如何能进一步为企业的服务做好也是一个需要提升的问题, 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年轻的行业。第三方物流本身也要减低成本和扩大规模,尽快使其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这也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合作过程。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食品的供应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而不能完全要靠公司为了品牌而自律。同时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己;建冷库已经不是一个尖端的技术,同时购买冷藏车方可以投资,而不是较多的一年一定的合同,否则规模较大的投资会不太可能。双方的诚信还没有建立起来,利于长期的合作,而更多的是短期行为。长期的战略合作的缺乏也是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第四、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企业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等,因为在冷链物流中的消耗是可观的。这个也是中国物流中较为严重的现象。
第五、冷链是否真的可以大力投入于水果、蔬菜这类的产品。每年的蔬菜、瓜果类的食品损失能达到数千亿元,然而要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去服务于蔬菜、瓜果类的食品,计算一下成本,冷链物流企业根本就无利可图,导致一些物流企业根本就不去做这类食品的冷链,这也是蔬菜、瓜果、损失的重要原因。